• 1
  • 2
  • 3
  • 4

首页 / 教程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图片与介绍 | 演变的正确时间排序

2023-09-23 18:07:00

书法演变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章草)-楷书--行书。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的记事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契刻记事

主要目的是用来记录数目和作债务的凭证。

相关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

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开始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画中分离出来。书写的技术不再需要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就足够了,这就是原始文字。

有据可查,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到商代后期以及西周时期,人们开始把字铸刻在青铜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和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形象程度更高。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二是规范化。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既小篆。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的弯曲线条改为平直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但同时使古汉字的形象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步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

随后揉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

楷书四大家: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的是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文字隶书记事知识排序大篆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