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教程

古代科举制度等级顺序示意图 | 古代科举排名依次顺序

2023-09-23 21:18:00

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童生(第一级县试)、秀才(第二级府试)、举人(第三级院试)、贡士(第四级乡试)、进士(第五级会试)、探花(第六级殿试)、榜眼(第六级殿试)、状元(第六级殿试)。

夏朝之前,君主之位实行的是禅让制,谁有才能谁来当这个领袖,就比如唐尧传位于虞舜,后来虞舜传位大禹,这是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大禹也曾遵循禅让制,然而三次让位天下不却能成,最终大禹的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自此终结,世袭制确立。世袭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时代的和平,但也让一些暴虐之君登上王位,令天下民不聊生。

当然世袭制也不是限于王位,君侯将相都是可以世袭,这使得一些庸才之辈占据高位。汉朝时期为了引进人才,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下层人士登上高位提供机会。

隋唐时期为了考核人才,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有雏形,在唐代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说的就是武则天在科举中殿试的开始。

古代科举制度有这些等级,首先是“童生”,指的是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接着是“秀才”,这是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放到现在来讲差不多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中;

再就是“举人”,秀才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合格者才能称为“举人”,相当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举人入京赶考,参加北京的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中了进士差不多就是考上研究生了;

在殿试中的一般人合格者称为进士,而前三名又有自己特别的称呼,殿试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称为“状元”。这是在宋朝之后才有的名称,在不同朝代,称谓略有差异。

清朝时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原有的科举制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选拔人才的要求,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自此,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科举等级殿试知识乡试五级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