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教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现代意义)

2023-09-23 20:47:00

朱升是徽州休宁人,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宗,”休宁理学九贤"之一。

他不但理学功底深厚,而且精通百家,儒法道墨,无所不精,懂星象占卜、会风水堪舆,关键爱自费出书。拿现在来讲,简直就是一个自媒体达人啊。

徽州自古以来出了很多读书人。那种耕读传家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上,赫赫有名。朱升也一样,8岁的时候便开始求学,4年一个教育阶段,19岁便考上了秀才。

考上秀才之后,人家自己就当起了民办教师,在家种种地,出出书。即便后来考中的进士朝廷让他去当官,他也不乐意。

最后勉强同意去当池州的教育局局长,去了就搞反腐倡廉,结果勉强干了3年回家继续当民办教师了。

朱升与朱元璋的相识

至正18年(1358年)朱元璋攻打婺源受挫,邓愈建议朱元璋去石门拜访朱升。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刘备三顾茅庐”。

这一年朱元璋在朱升的茅庐里,见到朱升的时候,朱升已经58岁了,仍然是个民办教师。

诸葛亮在茅庐里提出了蜀国建国的国策“隆中对”,而朱升则提出了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级国策。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意见,为朱元璋之后取得决定性胜利有着非凡的意义。

如何整肃军纪,如何提高战斗力,如何争取民心,如何实现军屯,如何保卫胜利果实,如何以弱胜强?

朱元璋只要犯难的时候,就去有请朱学究问策。每次朱元璋都豁然开朗,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朱升与朱元璋的关系

凡此十余年,朱升和朱元璋的关系,就是那种亦师亦友的”顾问”关系。因为朱升年纪大了,所以他也不用去领朱元璋的工资,天天去上班。

朱元璋有事就亲自来问对,自己走不开,就派人把朱升用轿子抬过来问对。朱元璋没事,大家各不相扰,你打你的仗,我教我的书。这种关系其实是最融洽的,也是最安全的关系。

而李善长和刘伯温则不同,他们和朱元璋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老板与伙计的“雇佣”关系。所以他们或许在历史上更有名,但是结局受朱元璋影响太大。

虽然刘伯温后来也聪明地选择离开,但是作为浙党的领袖,他事实上是无法逃脱那个“权利场”的。

但是到了至正28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正式即位的时候,朱升与朱元璋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时的天下已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

所以,只要朱元璋觉得我们是什么样的关系,那就是什么样的关系。

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朱升不被封爵

朱元璋开始颁赐大封功臣的时候,名单里是没有朱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朱升为官十余年,但是他不算从龙之臣,他只是朱元璋的顾问,虽然工资可能很高,但是大明集团里面他没有股份。

所以他的官是一升再升,但是爵位朱元璋可不是按照才能的标准颁发的。

虽然名单里没有朱升,但是,那些爵位的制诰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各种诏令,还都必须由朱升来执笔完成。似乎朱元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朱升心里酸酸的。

你看吧,叫你早一点加入我们大明集团,你就是不干吧,非得要装什么师傅架子。现在人家都封王封侯了,你功劳其实比他们还大,你连个爵位都没有。

朱升何等聪明之人,替朱元璋出过力不要紧,但是别惦记权利场上的任何东西,”得之易时,失之易啊。”得到的无非就是一些荣华富贵而已,但是失去的那可能就是性命。

关系变了,那也就意味着结局就不可测了。

人间蒸发

洪武2年(1369年),71岁的朱升以祭扫祖坟为由,告老还乡。朱元璋刚祭扫完祖坟,是没有理由拒绝朱升的。但是,出生并没有回老家休宁,没有去他当教书匠的石门,人间蒸发了。

这个谜团虽然史书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考古却给出了一个惊人结局。

公元1999年,盐城市盐都区南龙港村民挖鱼塘的时候,意外出土了一座墓葬,是朱升第7世孙朱从馨的墓,以朱从馨的墓为线索,逐步又发现了朱升的墓以及墓志。

根据当地朱姓后人的族谱,朱升的子孙在盐城繁衍了已经25世,仅盐都县一带就有后裔5000多人。

至于朱升为什么会到盐城?这仍旧是一个历史谜团。炒米猜想朱升懂风水,会堪舆,或许觉得那里风水好吧。

刘备徽州那种大明风水工资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