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教程

古代中丞是什么官职(古代中丞是什么官职级别)

2023-09-24 00:10:00

在诸多清史电视剧中,类似“中堂大人”、“中丞大人”的称呼经常出现,但在清朝“九品十八级”的官制体系中,并无上述官职名称的存在。可能被如此称呼的官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绝对都是前呼后拥、官威赫赫的大人物。

那么,清朝时期的“中堂”、“中丞”究竟是何等官职?为何看起来如此显赫?这两种官职相比较而言,谁的官更大呢?

中堂

所谓“堂”,即古代职能衙门的大堂;而“中堂”,顾名思义就是坐在大堂正中间的那一位,也就是这个职能衙门的一把手。

这里的“堂”,指的就是清朝的六部衙门。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清朝时期名义上的权力中枢为“内阁”,而“六部”则归属于内阁,握有实权,乃系实际上的最高权力部门。因为清朝的特殊性,“六部”的一把手共有两位,一位满员、一位汉员。

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满员的地位和权力要明显高于汉员,但两者毕竟是同等级别的官员,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甚至是矛盾、冲突的时候。于是,皇帝便会委派一位“内阁大学士”监管某部事务,成为该部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既然是最高行政长官,这位大学士便会坐在衙门大堂的正中央,也就是“中堂”的位置,于是,“中堂”便慢慢发展成为了“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清朝时期的“内阁大学士”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发展,于乾隆朝逐渐形成了“三殿三阁大学士”模式。我们时常听到的“保和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就属其列,都会被皇帝、同级或者下级官员以“中堂”尊称。

随着皇权集中的逐步发展,清朝的“内阁”逐渐形同虚设,“内阁大学士”也慢慢沦落成了类似“太傅”、“太保”等的荣誉官职。但尽管如此,清朝时期的“中堂大人”依然是官员们拼命追求的仕途顶点。

中丞

“中丞”,最早作为官职名称出现于汉朝时期。汉朝时期的“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佐官,一为“御史丞”,一为“御史中丞”。行至明清两朝,朝廷的监察部门改称“都察院”,一把手改称“左都御史”,而“御史中丞”则变成了“副都御使”

明朝时期乃至清朝初期,往往以“副都御使”代天子巡视地方,或者出任“巡抚”这一非常设官职。而后,“巡抚”逐渐变成固定官职,成为执掌一省民政的最高官员,为了更好的约束和管辖下属官员,清朝制定了“巡抚俱兼右副都御史”的加衔制度。于是,清朝时期的“巡抚”便成为兼任中纪委副书记的省委书记。

按照从古至今对官员“以最高职务为标准”的尊称惯例,“巡抚”便有了一个等级更高、地位更显赫的尊称,那就是“副都御使”,也就是“御史中丞”,也就有了“中丞大人”的称呼。

那么,“中堂”和“中丞”的官职比较,就成了“内阁大学士”和“巡抚”之间的比较。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巡抚,从二品,俱兼右副都御史衔后,品秩升为正二品。”

另外,再根据两者的具体职能不同,可以得出结论:“内阁大学士”,基本类似于政治常委,行政级别为正国级;而经过“加衔制”“巡抚”才基本类似兼任国务委员的省委书记,行政级别为副国级。所以,“中堂”明显大于“中丞”

官职名称类似级别部门位置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