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教程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因和外因

2023-09-24 00:54:00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中国被迫向世界打开了大门,接二连三的战争的失利,让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不得不陷入深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接二连三的失败?是国力的衰弱吗?

显然不全是,在外国人向中国发动战争前,中国经历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国力大增,百姓们安居乐业,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生机,可那为什么中国却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呢?

1861年,在北京的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的太和殿里,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恭亲王奕訢、文祥为首的洋务派,主张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的军事力量甚至各个方面的实力大大增强,实现抵御外敌的目的。

另一派是以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人为首的顽固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和“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两派在朝堂上相互攻击、激烈争论,当时朝政的掌权人——慈禧太后十分清楚,清朝如果想保持绝对的统治地位,必须要采取洋务派的法子。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战争正式打响,中国上下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

然而,这场著名的洋务运动仅仅进行了三十四年,就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宣告破产。

同时,洋务运动也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笔者认为原因有四点——国际国内环境恶劣、顽固势力的阻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以及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国际国内环境恶劣

首先是国际国内环境恶劣,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中国在战场上的失利,充分说明了那时的中国军事力量明显落后。

而在经济上,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生产,而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下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成本上来说,都比我国当时自然经济下的手工生产出来的的商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方面也是处于明显的劣势。同时,在政治上,随着一场又一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为了求得暂时的“和平”,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国家割地赔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相较西方世界进行革命时所面临的困境,洋务运动面对着如此复杂的局面,想取得和西方世界一样的成果,简直难于登天。

顽固势力的阻挠

如果说,外界环境恶劣,而清政府的领导阶层能够上下同心,或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构思未尝不能实现。

可关键在于,处于权力中央的人并不能同心协力,洋务派在面对复杂局面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顽固势力的阻挠。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和“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政见的不同,导致两派在朝堂内外的斗争愈发激烈,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洋务派又怎能一心多用并且每个方面都能做的好呢?

然而,以上两点,并不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能算是重要原因,究其根本,是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洋务运动在今天被人定义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无论是从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还是到张之洞的“文襄之效西法,非慕欧化也,文襄之图富强,志不在富强也。

盖欲借富强以保中国,保中国即所以保名教”,其都是作为一种理论服务于“求强”、“求富”这一洋务运动主导思想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思想上相较于顽固派相对先进的洋务派,也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护封建主义。

然而,历史的年轮不会因为某一国而停下转动,来不及上车的人们,终究会被无情的抛下,洋务派恰恰是被无情抛下的人之中的一员。

他们的思想守旧,看待问题只看到了些许细微之处,并没有看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仍以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一昧狂妄自大。

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早在1859年,洪仁玕就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被当权者忽视;在1862年,怡和、等27家洋行向李鸿章建议修建铁路,被拒;1880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一小段铁路,清政府以28万两白银买下并且拆毁,投入海中。

再如,张之洞筹备汉阳铁厂时,需要向英国购买炼铁机炉,专业上来说,需要先勘探本土材料的质地,再确定机炉的型号,可张之洞却十分不屑,说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份可耳。”

结果,却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耗费无数金钱尚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给予谅解,但因此浪费的时间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十分严重的,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落后世界如此之多,又面临着亡国之危,最要紧的也是最不容浪费的就是时间。

后来有人感叹:“糜去十余年光阴,耗费千余万之成本,方若夜行得烛,回首思之,真可笑也!”

在《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中耶稣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如同这样——旧瓶装新酒。新时代新制度所衍生出的一切注定与旧时代旧制度格格不入,也发挥不出原有的效果。封建主义就如同旧瓶,而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文化心态以及思想水平就如同新酒。

这样贸然、想当然的将“新酒”放入“旧瓶”中,其结果,要么是新酒散了一地,要么是旧瓶破碎。而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为结局未尝不验证了这一真理!

虽然说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只重视引进技术,而非从根本上解放人民的思想,也并没有设法改变封建落后的社会制度;如此也就造成制度不与生产经营关系相对应,所谓的改革就不会成功,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最主要的根源!

而在1868年,和中国国情基本一样的日本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下,没有继续故步自封。日本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革本国的社会制度。

这次的改革使落后的日本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把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做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明治维新获得成功不在乎四点——落后的制度被彻底抛弃而执行新制度、改革派目光如炬,高瞻远瞩、国内的阻挠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对比可知,洋务运动一场注定失败的负隅顽抗。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当时没有层层阻碍,也注定是无法成功的,但若是当时的洋务派目光在长远些,看到国家落后之根本,或许,中国的近代历史屈辱会有所不同吧,但这终究只是现在的设想,只可惜历史没有设想。

日本西方知识中国战争顽固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